每天清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新朝村的胶农们会陆续赶到村里的橡胶收购站,出售自家的胶水。当雪白的胶水被倒进铁皮储存桶中,胶农们也拿到了这一天来自于橡胶的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十元不等,取决于重量、取决于干胶含量、取决于橡胶的市场价。
天然橡胶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多领域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
但是对于胶农来说,橡胶却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关乎吃饭大计,种植起来也相当不容易。一株橡胶从种苗到“开割”要经历6年时间,期间需不断施肥,浇水。最痛苦的是收胶的时间,前一天晚上将橡胶树割开,第二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收胶,然后拿到收购站去卖,“早上起来蚊子还要咬,又睡不够。”嘉积镇新朝村胶农林江觉得种橡胶是个苦差事。
橡胶的价格也不稳定,最高时能达到每公斤30元,前几年受国际橡胶市场低迷的影响,收购价一度跌到每公斤6元,村里的胶树几乎都无人打理,最近才又涨到每公斤11元。
正是因为天然橡胶对于海南农业和农民的支柱性作用,2007年8月起,橡胶树保险就被纳入海南省首批地方性财政补贴险种,到2010年,又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防止胶农出现“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截至2016年10月末,海南省橡胶类保险产品原保费收入15439.97万元,占农险总保费收入的47.31%,属于关系海南省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保险保障产品。
目前,橡胶树保险参保农户只需承担橡胶保险保费的25%,其余75%分别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负担。
林江家里7、8亩地是从2013年末开始投保橡胶树保险的。如果按照当地一亩地种40株胶树的水平,属于林江一家三口的胶树应该有300株左右,一年所交保费不到500元。而仅在今年的“莎莉嘉”台风中,林江就收到了来自人保财险琼海分公司的5000多元理赔款。
虽然兜住了胶农们的损失,但这种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采用“一棵一棵数数”的方法进行查勘定损,成本高,且无法迅速、准确地完成核损工作。即便是采用抽样理赔定损法:前期报损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因受灾情况复杂、报损数据误差不可避免,样本确定不科学,仍不可能达到科学核损、快捷理赔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2015年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在海南保监局的指导下,又开发出“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这一险种按照风灾等级进行赔付,保险公司根据气象局出具气象证明即可定损并支付赔款,提高了理赔失效。截至2016年11月底,承保约104.5万株,为胶农提供风险保障达5385万元。
然而,在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方面。海南保险业并未止步于此。为落实保险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扶贫保险产品,在海南保监局的指导和推动下,人保财险海南分公司又开发出了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指数保险。相较于传统的保自然灾害及主要以保物化生产成本为主的橡胶树保险来说,该险种以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价格为参考依据,能够以更科学、更客观的数据对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风险进行保障,解决了胶农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林江家的橡胶树。
选择在海南保险业的定点扶贫地区——白沙黎族自治县进行试点,海南保监局也是用心良苦。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落后,白沙县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橡胶产业在当地农业地位较为突出,近年胶价的低迷,致使当地较多胶农处于贫困水平。截止2016年10月末,白沙地区投保的民营胶保险保费仅27.2万元,占白沙地区农险总保费规模的
9.86%,落后全省橡胶产业的平均保障水平,与当地橡胶种植产业所占的比重不相协调。
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的开展,实现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胶农的精准对接,可以提高白沙县保险覆盖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于白沙地区的扶贫攻坚,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